浅谈高校食堂精细化管理

发布时间: 2023-11-18 作者: 常见问题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把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简单的工作标准化,标准的工作流程化,流程的工作定量化,从做好最简单的小事开始累积,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精细化管理是公司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决定未来公司竞争成败的关键。高校食堂承载着数以千万的学子的饮食生活,食堂立足于学校的发展,以“质优价廉、安全卫生、服务领先、顾客满意”作为质量方针,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强化“三服务三育人”——即为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降低饮食成本,努力构建教育食堂、和谐食堂。精细化管理会使高校食堂饮食工作迈向新高度,实现新目标,接受新挑战而提出的管理新要求、新标准。推进高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基础、重细节、重具体、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老子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可见精细化自古有之。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以制度建设和民主管理为主要的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

  现代管理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慢慢的变少了,绝大部分人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做一些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平淡的事,但这就是工作,是每一个实体成就大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高校食堂的发展,更强调团队的精神,更依靠团队的力量,更注重团队的表现。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中往往是一招棋错满盘皆输,出现100- 1=0的现象。由此可见,放弃细节的管理就等于管理的全部,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人是高校食堂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主题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性为本的目的是解放人的创造性,调动人的积极性。高校食堂能够使用以尊重人性的工作方式如弹性工作、灵活工作、奖励措施等等方式,要求确立职工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并围绕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组织一切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动性,全方位地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全员职工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企业,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高校食堂真正的完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局面。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把识人、用人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而形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达到管理精细的目标。据调查,凡是管理比较先进的食堂,职工的质量标准化意识,管理人员科学管理意识,广大职工普遍感觉到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增大,学标准、做标准的思想意识在职工中普遍形成,职工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也慢慢地提高,食堂的发展空间也随之增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各项食堂成功的重要保证。实行精细管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只有基础管理进行长期的细化,使其根植于管理创新之中,渗透到日常管理之中,融会于生产经营之中,才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制度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在实践中针对食堂的发展不断修订、必须针对新情况、新要求逐渐完备、补充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强大动力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使广大职工在一种动态管理中逐渐完备自我,使食堂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得以创新,进而实现管理中的人本内涵,发挥精细化管理的作用。

  精细化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它的发力点在于抓落实。 执行力是不是到位既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反映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管理者的角色不单单是制定策略和下达命令,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具有执行力。执行力的重点是透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因此管理者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管理者如何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领导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决策、组织、指挥、创新和人事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领导者发挥组织职能,为企业的运行制订制度和规则,确保企业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发挥“人”的作用。同时,领导者以他在企业所确定的权威,通过指挥协调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调动各个利益群体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进而实现企业制定的各项目标、计划和设想。因此,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在领导.在于领导发挥核心的组织和指挥职能。

  有令不遵,违规操作,是执行态度不端正的表现。执行态度即对待工作的态度与标准,做工作的意义在于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五成、六成的低工作标准,甚至到最后完全走形,面目全非,应以较高的即大家认同和满意标准来要求自己。各项食堂要端正执行态度,在工作中必须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传统经验的束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精细化管理所有的运作程序和流程都是建立在严密完整考核平台上的,这样的平台由若干个具体目标组成,一旦其中一个缺项,就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对于管理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做到严密监督和控制,抓住考核这个核心,就会全盘皆活。通过严格的考核,来确定员工按劳分配的依据。按劳分配是我们社会公认的企业员工的分配原则,不言而喻,准确地衡量“劳”的数量和质量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没有考核,报酬分配就没有依据,就会形成吃大锅饭的现象。对员工做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按劳分配。这将可以在被考核者心中树立“付出总有回报”的理念。使员工逐步的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考核,可以使员工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员工必须要有压力的,养尊处优,只能使员工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丧失斗志、降低效率。没有考核,没有监督,他们就没有压力,更没有动力,只有人人受到压力的威胁时,才都会集中精力、激发思维、提升工作效率。只要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时效性的考核,才能使员工具有极高的约束力与规范力。通过考核,才能做到软指标硬化,硬指标量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的标准化,定量的数据化,来保证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有效性。严格考核更应体现在时时处处,决不可有一丝松懈,必须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规则食堂竞争莫过于精细,成功更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细节管理,精益求精。

  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管理者是决定因素,因此,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位。一要转变观念。要克服这些消极思想,就要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到先进各项食堂学习,亲身感受到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效,开阔视野,认识不足,找出差距,消除自满情绪和畏难情绪.树立精细化管理的决心和信心。学习后要有整改措施并保证长时间坚持不能光是学习回来后的一阵风,激情过后就恢复常态和“走出去”前一样就失去了意义,为此上级单位应把整改的效果和基层管理者的本人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认识不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采取优胜劣汰的淘汰法。二要转变作风。高校食堂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做到深入现场,现场指挥,进行细化管理,要经常深入现场、深入基层,严密控制各个工作环节。对于基层负责人来说工作就是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能一切都寄希望于按流程办事,自己脑子空空如也,认为下面都是工人在操作自己就是处理特殊问题的,进而不了解一线情况,对自己管理业带来一定的难度。三要加强学习。采取定期的考试或专项的座谈建议会督促管理者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进步。现阶段由于高校食堂职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所以会一些新的但是他们都觉得繁琐的流程和管理理念。这就需要职工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能力不断地提高,企业应该定期不定期加强职工的学习培训,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开展。

  企业文化是用自己独特的文化要素和已经塑造的食堂文化来指导产品生产,使自己的产品成为具有文化特色的产品,食堂产品的文化内涵成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的条件,食堂注重产品的知识和文化内涵,文化产品成为食堂的特色产品。建设企业文化就是做好人的工作,要做好人的工作,还得有一种发展人的机制和一套发展人的制度,这些机制、制度事关企业文化建设成败。我们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和各个目标按规划、分步骤,全面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这就需要灵活的经营机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文化起来,我们的员工才能精神起来!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的感召下,所有的企业员工具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统一性,换句话说,就是有了较强的执行力,这样就保障了企业的高速、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