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发布时间: 2023-11-27 作者: 荣誉资质

  浙江省杭州市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是一所新建校。学校以“教育4.0全球框架”中提到的未来学校教育的8个关键特征为目标,在组织、课程、文化、评价和家校等5个方面整体规划推进“治理变革”,逐渐构建了新的教学系统和教育模式,以期改善学生在校学习的体验和质量。

  在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当校长,我经常做两件事,一是听课,一是与学生聊天。最近,一个男生问我,英特有中学吗?会有大学吗?我告诉他目前还没有办大学。他显得很失望,说他真希望自己高中毕业时英特已经办大学了,这样就可以一直在这里。还有一个女生告诉我,等她长大了,要回来英特当校长,因为她喜欢这里。

  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他们喜欢学校,喜欢上学。学生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很重要的东西——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意味着学生在校学习的体验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但归属感很难被制造,也无法被给予,需要一步步“做”出来。

  2017年建校之初,我们就尝试变革传统的教育教育学生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教育4.0全球框架,其中指出适应未来的教育需要创建具有四个关键特征的学习ECO:个性化和自定进度的学习,可及性和包容性学习,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终身学习和学生自驱动的学习。围绕“教育4.0”,学校从组织、课程、文化、评价、家校等5个不同方向做全面的治理变革,让学习和成长变得具有吸引力,当学生爱上学习、体验到自身成长的力量时,自然也就在学校找到了归属感。

  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改变传统的层级管理,仅设一名校长为职业管理人员,学校日常事务以项目方式由一线教师承担。也就是说,在这里管理是“兼职”的。

  “项目”打破职位头衔。将学校事务依据内容、周期、难易程度等细分为项目。课程优化、教师研训、特色学科建设、品牌宣传等为中期项目,周期一般为1—3年;节日庆典、运动会、科创节等为短期项目,周期一般为3—6个月;除此之外,还有临时、应急的项目和自主创生的项目。一线教师通过你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申报或自主创造,评估通过即可成为项目负责人,可以组建团队,同时享有相应的人事调度权、财权和物品支配权。

  “轮岗”打破固定思维。保持项目的“开放性”,破解传统管理中“只能上不能下”的痼疾,让每位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一是让项目“流动”起来,项目之间可以合并、切分、重组;二是适时适当进行“轮岗”换位,让更多人参与到适合的项目中;三是设立“校长月度助理”,由教师自愿报名担任,一月一轮换。校长化身为“教练”,培养全员领导力。

  “公约”打破制度缺位。尊重教职工的个体差异,倾听每一个个体的声音,由教师共同讨论制定“行为契约”,形成《未来教师111项修炼》手册,公约替代命令,使教师自觉执行“自己制定的行为规范”。

  “建议”打破制度错位。推行“每周一思”,广泛听取教师建议。学校现有制度均是在采纳征求教师的建议后逐步修订完善的,人人都是制度的提议者、执行者和完善者。

  学校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作为课程设计和治理的核心,因材施教,从一个标准化的系统转向一个基于每个学习者不同的“定制化”个人需求系统。

  “专项特色”丰富基础性课程。专项特色包括“专项课程”和“特色活动”,“专项课程”是学校结合校内场馆、教师智慧等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大多分布在在体育与运动、艺术与欣赏两个课程群中(见表1)。“特色活动”则是以活动或赛事的方式激励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挖掘学习深度,在真实情境下建构起学科内部的链接。

  “按需开设”丰富拓展性课程。学校建立完善的拓展性课程管理机制,通过“需求调研—课程定制—自由选课—走班上课—个性反馈—课程评估”6个环节保证课程质量。当前,学校拓展性课程数量高达400多门,学生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自由选择,并生成一张个人定制课表,根据课表走班上课。

  “学科+”丰富课程视野。“学科+”课程包含课内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和课外的项目式学习。如“不出校门,走遍世界”项目学习引导学生逐年深入研究一个国家,通过海报分享、舞台演绎等形式展示,丰富学习体验,推动学生成为拥有全球视野的世界公民。

  “一生一案”丰富课程价值。“一生”即面向每一位学生;“一案”即考虑每位学生不同的个好和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成长目标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反馈。指导方案会根据学科性质进行设计,有些是易错题的集合练习,有些是技能训练的详细安排……一生一案并不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指导,还包含品格行为的引导。

  “艾小语”是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载体,师生、家长共同创造虚拟校园伙伴“艾小语”,一起设计形象、创编故事,不断丰富其内涵。

  “艾小语”系列文创和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发挥创造力的素材。学生自主设计艾小语表情包和周边文创,如笔记本、明信片、书签等,打造“艾”系列非正式学习空间,开辟“艾小语心愿巴士”和“艾小语自然实验室”等,为无边界探索提供可能。

  “艾小语”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学校自主研发指向美好品质的“艾小语”系列动画,用艾小语的口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小习惯,学生自发模仿和学习。

  “艾小语”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将心事投递至艾小语邮筒,由教师回信解答疑惑,汇集学生童年烦恼的《艾小语的26堂烦恼课》,助力学生的心理健康。

  “多艺化”指学校通过评价导向培养具有一项主业、数项能力的教师以及基础扎实、特长鲜明和个性发展的学生。

  “多艺教师”即教师“一专多能”,具有一项主业、数项能力,而且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

  “途径多样”凸显多重评价维度。首先,评价内容多维,学校和教师共同商定“一专多能”教师评价维度;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家长、学生、同组教师、项目组教师等都参与评价,确保评价的公平与意义。

  “团队绩效”凸显教师优势互补。赋予年级组选教师、班主任选副班、项目负责人选成员等充分的自主权,尊重同伴选择;项目成果评估,用团队绩效替代个人评价,以此强化教师团队协作能力。

  “多级分项”凸显因材施评。学校变期末成绩单为个性化综合素养册,6年共12册,没有分数和总评,将学生各学科的表现细分为多重维度共100多个小项评价,并用等级清晰地反映学业发展水平。

  “实时记录”凸显点滴成长。学校借助新技术设计使用“小学综合评价系统”,解决过程评价难点,从正言雅行、学业表现、身心健康3个方面出发制定13个板块共53条细则,教师实时评价记录,系统同步推送给家长。评价结果转换为校园货币,用于“艾小语巴士”兑换心愿。

  “多频体验”增进共情理解。家校通过“五个一”活动,即“一日一反馈”“一周一联系”“一月一沙龙”“一季一调研”“一期一家访”,以增进了解。招募家长做“一日班主任”,观察校园生活,迄今共有352人次家长报名参与体验活动。

  “多元讲堂”拓宽教育视域。构建“多元讲堂”,打造教育学习圈,教师家长互学互长。如开设“百名大师进校园”等活动,家长从自身职业特长出发,给师生带来丰富的知识技能体验,近三年累计有356名家长入校为师生讲课。

  “多重岗位”打造共建模式。家长可参与到学校一些工作和决策中。学校设立了“家校共治岗”,如师德监督岗、任课教师评估岗、规划听证岗等。家长还可申请岗位参与学校建设,如学校食堂的菜谱制订、食材安全等均由家长监督。

  “多样身份”点燃合作热情。家长以各类身份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学校创设各种平台,如亲子活动、家校团建等,家长可体验多种角色,如作为“测评官”参与低段的无纸笔化测评,作为成员参加家长合唱团训练和演出……

  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通过推进特色发展的治理变革,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优势潜能,学生敢想敢做,自主管理蔚然成风,已有85%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教师“多艺优势”明显,集体精神凸显,100%的教师承担两门以上按需开设的拓展性课程,超过50%的教师承担了学校项目工作。学校科创社团连续两年获浙江省信息素养无人机比赛一等奖,2023年荣获国家级奖项。学校建校6年来获省市区级荣誉20多项,与浙江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市内外多所学校成为研究共同体,近2000人次来校参观考察特色办学成果……凝练学校特色发展办学经验的专著《不按常理出牌——打开一所新学校的秘密》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其他学校和团体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样本。